最近閱讀一本書是在探討母嬰關係的。書中有些觀點覺得非常適合用在養幼犬身上,當然,就算是成犬或是領養狗狗回來也能套用。他的很多理念的闡述也跟t touchIDTE課程的理念相符合。例如:嬰兒在前兩個月,應該要很好的被滿足所有需求,因為他們的小腦袋中還沒有很好的邏輯思維,他在這初級思維過程中,假如被自己的小腦袋中的幻想給嚇到,那麼他們很需要媽媽在身邊給予良好的安全感與支持感受,但假如在這段期間我們要求嬰兒要不能哭,當個乖寶寶。那麼他們會不再對這個世界產生信任,也總是充滿恐懼,消耗自己的生命能量,成為行屍走肉。

同理,一般我們帶幼犬回家時,小幼犬很經常是兩個月大左右,(一般會建議三個月後再回家會更好)。他們跟母親的連結也還不夠,小小年紀就在販售櫥窗中獨自待著,這時候他們的安全感建立的很薄弱,因此我們帶他們回家時,應該要盡可能地滿足小幼犬的需求。但很多人聽犬舍、或寵物店的建議,讓小小狗繼續獨自待在狗籠內,然後當他們犯錯的時候,大聲斥喝,有的急了可能還會打他們屁股作為處罰。但是換個角度想想,我們對於兩個月大的嬰兒不會這樣做,但為什麼卻對同樣是小嬰兒的幼犬們這麼的高標準要求呢? 

 

IMG_6251.JPG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小幼犬應該要跟同胎犬及媽媽一起生活一段時間,可以建立安全感與自信心)

 

書中提到嬰兒如果夜哭、焦躁、驚恐,很有可能是因為感受不到媽媽在附近。假如這時候仍要獨立訓練完整睡眠訓練等等,他的確會哭累了睡著,但大腦的發育也會朝向被迫害思想、偏執、人格障礙的方向發育。小幼犬又何嘗不是?當我們遇到有行為問題的狗狗時,很常去回顧他們小時候餵養的狀況,就會發現他們很多都是早早就進入人類家庭活,過早、且過量的被迫進行社交活動,完全不顧及他們的心情,任意地被陌生人撫摸揉捏。因此小幼犬學習到的就是人類好可怕,沒有人能保護我。很有可能就發展成為習得無助、放棄掙扎;或是自我保護、吠叫咬人。不論是哪一種對於狗狗或是我們來說都非常不好,誰想要一隻無聊的狗或是一隻會咬人的狗呢?

IMG_6256.JPG

(健康快樂的幼犬會用各種感官認識世界,當然包含他們的嘴巴。透過啃咬物體,給予合適的啃咬物很重要)

 

不管是嬰兒也好、小幼犬也好,我們要擔起責任,提供給他們安全感的方式很簡單,回應他們的需求。讓他們能獲得安心而踏實的感覺。但在給予他們安全感之前,我們也要讓自己感到安全感。不然焦躁的狀態與心情又怎能讓他們感覺到安全、安心呢?

我們自己要獲得安全感的方式也很簡單,書上表示,可以跟著嬰兒一起呼吸,同時感受自己的呼吸。這個練習可以很好的增加心與心的連結,讓人活在當下。在t touch中,呼吸也是讓t touch成功有效的關鍵之一。每當我們要接近動物時,也會讓自己呼吸平順,在輕柔地跟動物夥伴們一同進行 t touch 

 

而且老師也常用飛機廣播的台詞來鼓勵我們先照顧好自己,才有能力去幫其他人或動物。跟這邊提到的概念是相同的。我們除了跟著嬰兒一起呼吸練習,也能經常地幫陪伴動物們做t touch 手法,當我們專心感受手在動物們身上的感覺時,我們的心也是跟他們一起,感覺當下平靜的時刻。因此當動物們焦躁不安時,假如一昧地忽視他們的情緒反應,不僅僅不會讓問題解決,反而會讓他們感到挫敗,因為沒有人能理解他們的表達與感受。應該要去找尋為何會有這樣的反應,例如吠叫問題,他可能是提醒我們外面有人,或是他對目前的狀況感到害怕恐懼。我們了解原因,從源頭去解決,不論是移除那些害怕源,還是給予停止手勢讓他們明白身為監護人的我們可以去替他們處理。也能用這些手法來安撫他們不安的情緒,讓他們知道身處在安全的地方,無須感到害怕或恐懼

 

但假如我們不能理解孩子或是動物們的感受,單純只是覺得他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被糾正,或是調整,那麼不論是人或是動物,這一生將注定是場悲劇。通過訓練、矯正,看似讓問題都消失的同時,也慢慢扼殺他們的創造力與自發性的開心。

 

IMG_6254.JPG

(讓幼犬可以隨時都有人陪伴,並有人能回應他們的需求)

嬰兒跟狗狗對於週遭環境的感知能力很高,能很輕易察覺身邊親近的人的情緒狀態,並如實反映表現。所以我們經常能發現這兩者會互相影響,通常容易緊張的媽媽,寶寶也會比較敏感。同時,寶寶的狀態,會影響媽媽使她更焦慮。因此雙方不停地互相影響,成為惡性循環。

好的家長會承接孩子的負面情緒,轉化成安心穩定的力量傳回給孩子,當孩子哭泣時,我們應該要適時的回應。陪伴孩子度過情緒的波動。同理,假如當我們回到家時,有時狗狗會很興奮的撲跳到我們身上,可能會伴隨咬我們。但這都是因為他們太開心看到我們回家,卻不知道怎麼表達情緒時會出現的狀況。很多人會選擇背對狗狗,忽視他們,但這樣的做法會讓狗狗的情緒感到沮喪、挫折,但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是,蹲下跟狗狗打招呼,然後去放東西。這樣同時可以先滿足狗狗看到我們的興奮情緒,蹲下也讓撲人的機會減少,降低強化撲人這個現象。當放東西的這短短時間,也能讓狗狗緩和一下剛剛看到我們的興奮情緒。之後再跟狗狗互動就會好很多,也能讓雙方的情緒都獲得滿足。

IDTE課程中,我們經常討論到要滿足狗狗各項需求,不單單是生理需求,除了讓他們可以吃飽喝足、自由上廁所、免於恐懼等等。還要提供啃咬、嗅聞活動,讓狗狗自由探索,滿足心理層面的需求。

IMG_6253.JPG

(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)

小幼犬更是需要這些,我們不能因為他們還不能好好控制膀胱而尿錯就對他們生氣,也不應該因為他們換牙導致的不舒服,造成傢俱受損而懲罰他們。我們應該要做的是提供他們可以進行的活動,增加他們做對事情的正確率。這樣身為監護人的我們也會感到輕鬆很多,因為狗狗都做對 了。我們就不需要氣急敗壞地對著狗狗大吼大叫,或是用更激烈的手段懲罰他們。狗狗也就更能經常地處於情緒穩定的狀況,許多情緒引起的行為問題,也能隨之降低。包含恐懼引起的攻擊,過度警戒造成的吠叫、不安全感造成的拆家等。

IMG_6252.JPGIMG_6255.JPG

養一個孩子或是小狗絕對不是只有餵飽他們這麼簡單,在寶寶出生前我們就會開始閱讀關於胎教、新手媽媽的相關書籍,提供小孩成長所需的一切學習,從幼稚園到大學,同理,我們帶回一隻幼犬時,也應該在帶他們進家門前就開始閱讀與學習狗兒的相關知識,合理地為他們安排日常生活與融入家庭生活的學習。當我們越理解狗狗,自然也能越尊重他們並提供合適的生活。讓狗當狗,我們只需要當個理解他們又認真負責的監護人就好,這肯定是狗狗們最開心且需要的事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salovepets 的頭像
    lisalovepets

    Lisa love pets 樂陪的部落格

    lisalovepe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